概率论的基本概念¶
约 1156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6 分钟
样本空间、随机事件¶
对随机现象进行观察、记录、试验,称为随机试验 (random experiment),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:
(1) 可以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
(2) 每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不确定的,但能事先知道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
(3) 每次试验完成前不能预知发生哪个结果
所有可能结果可以有无限个,但需要可列 (与 \(N\) 等势)
- 随机试验所有可能结果构成的集合就是 样本空间 (sample space) ,常用字母 \(S\) 或 \(\Omega\) 表示
- 样本空间 \(S\) 中的每一个元素,即试验的每一个结果称为 样本点 (sample point)
- 样本空间的任一子集称为 随机事件 (random event) ,简称事件,常用字母 \(A\),\(B\),\(C\) 等表示,或用文字加大括号明确其含义
- 特别地,只含有一个样本点的事件称为 基本事件 (elementary event)
通过以上定义,可以发现随机事件的相互关系及运算与集合类似,且可以用维恩图 (Venn) 来表示:
由于集合的运算基本人尽皆知,此处不再费时列出
频率与概率¶
在相同条件下进行 \(n\)(\(n\ge 1\)) 次重复实验,记事件 \(A\) 发生 \(n_A\) 次,则称比值 \(\frac{n_A}{n}\) 为事件 \(A\) 在这 \(n\) 次试验中发生的频率 (frequency) ,记为 \(f_n(A)\)
称 \(n_A\) 为 \(A\) 在这 \(n\) 次试验发生的频数
由事件频率的定义,易知其具有以下性质:
(1) 对任一事件 \(A\) ,\(0\ge f_n(A) \ge 1\)
(2) \(f_n(S) = 1\)
(3) 若事件 \(A\) 与 \(B\) 互不相容,即 \(A\cap B = \emptyset\) ,则 \(f_n(A\cup B) =f_n(A) +f_n(B)\)
当总试验次数 \(n\) 充分大时,\(A\) 的频率 \(f_n(A)\) 的稳定值 \(p\) 定义为事件 \(A\) 的概率,记为 \(P(A) = p\) ,这是概率的统计性定义
统计性定义在实践中难以达到统一,且在数学上不够严谨,因此有了如下概率的公理性定义:
(1) 非负性: \(P(A)\ge 0\)
(2) 规范性: \(P(S)=1\)
(3) 可列可加性: 对可列个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 \(A_1, A_2, A_3,..., A_n,...\) ,有:
满足以上三条公理,则称 \(P(A)\) 为事件 \(A\) 发生的概率
同样与集合类似,概率的加法公式如下:
古典概型¶
古典概型,即等可能概型,满足以下两个条件:
- 有限性 :S 中样本点有限
- 等可能性 :出现每一样本点的概率相等
例 1 : 有 N 件产品,其中 D 件是次品,从中不放回的取 n 件, 记 \(A_k := {恰有k件次品}\),\(k\le D\) , 求 \(P(A_k)\) :
例 2 : 生日问题,n 个人中,至少两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为?
从八人中随机选一人,怎么选?
一枚硬币投三次,二进制数是几就是哪个人
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¶
条件概率公式如下:
条件概率具有概率的所有性质,即非负性、规范性、可列可加性
条件概率的乘法公式如下:
全概率公式如下:
其中,\(B_1, B_2, ...,B_n\) 为样本空间的划分
运用好全概率公式,关键在于构造一组合适的划分
根据全概率公式,又可以得到贝叶斯公式:
独立性¶
设 \(A\),\(B\) 为两个随机事件,如果满足 \(P(AB)=P(A)P(B)\) ,则称 \(A,B\) 相互独立,且有:
设 \(A_1, A_2,..., A_n\) 为 n 个随机事件,若对 \(2\le k\le n\) ,均有:
则称 \(A_1, A_2,..., A_n\) 相互独立
两两独立不能推出相互独立